close

不熬夜、不菸不酒,怎麼還會罹患中風?生活習慣良好的黃女士某天早上因突然左側偏癱,到台南醫院掛急診,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。黃女士非常不解,平常沒有抽菸喝酒,也沒有糖尿病或高血壓,怎麼會中風呢?經心電圖檢查才發現,原來心房顫動就是中風的隱形殺手。

  • 張福祥醫師說,心房顫動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,心房顫動的症狀可能為心悸、疲倦、呼吸困難等,甚至毫無症狀,因此平常就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。(記者王捷攝)

    張福祥醫師說,心房顫動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,心房顫動的症狀可能為心悸、疲倦、呼吸困難等,甚至毫無症狀,因此平常就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。(記者王捷攝)

衛生福利部心臟內科的醫師張福祥說,心房顫動是一種心房不正常的快速收縮,每分鐘可高達300到600下,此種情況下容易造成血液在心房內滯留,進而導致血栓形成。血栓可藉由血流經過心室進入全身循環,如果血栓到達供應四肢和腸子的動脈,分別會導致急性肢體缺血和缺血性腸疾;如果血栓到達腦部血管就會導致腦中風。

有心房顫動的病人,比起沒有心房顫動的病人,中風機率多出5倍。臨床上目前以分別以心臟衰竭、高血壓、年紀、糖尿病、中風史、血管性疾病,性別等條件,來評估有心房顫動的病人罹患中風機率,稱為CHA2DS2-VASs分數,來計算罹患心房顫動的病患中風風險,依據分數的高低,中風風險從最低每年0.7%甚至高到20%不等。

因此在臨床上,對於心房顫動的治療,除了用乙型阻斷劑、鈣離子阻斷劑,或是毛地黃等藥物來控制心臟速率,抑或是以抗心律不整藥物或是電擊整流來控制心律,來防止未來心臟衰竭的發生。使用抗凝血藥物來防止血栓栓塞事件也是醫師另一個考量的重點,但抗凝血藥物也會增加出血的風險,因此醫師會謹慎評估病人使用抗凝血藥物的利與弊。

其他侵入性治療方式,如射頻消融術、冷凍氣球治療術、經皮或手術左心耳閉合術等,亦適用於某些特定病患。

近幾年出現的新一代抗凝血藥物,只要固定時間服用,就可以達到預定的療效,安全性也不比傳統的抗凝血劑差,對醫師與病人都是一大福音。

張福祥醫師表示,罹患心房顫動的病人平常症狀可能為心悸,疲倦,呼吸困難,運動耐受性下降,頭痛,頭暈,多尿,甚至毫無症狀。因此平常就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,一旦確診為心房顫動,就該遵從醫囑,配合治療與之後的檢查與追蹤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ravelbased 的頭像
    travelbased

    空思想

    travelbas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